渐行渐远的年画 文/张保学(原青龙县宣传部副部长、县文联主席)

时间:2024-02-03浏览:1594次

       公历的新年过完,农历的大年也就不远了,村里的家家户户就开始忙年了,悠然间想起了童年时期的年画来。回想一下,有很多年没有接触年画了,儿时的年画在我记忆深处是那么的神圣,那么的赏心悦目,是永远也抹不去的心灵中的老相册。

65be03de7fca0.jpg

       还清晰记得孩提时,我的家乡一过完腊八,年味儿就渐浓了起来,家家开始忙年,淘黏米做年饽饽、扫房、杀年猪、杀年鸡、做豆腐、请灶神、送灶神、贴对联、买炮仗、买年画、糊窗户、贴窗花等,一直要忙到除夕夜的先一天,大人忙得脚打后脑勺。我们男孩子最爱的是炮仗和年画,那时家家过年都贴几张年画儿,一来是过大年屋墙上贴满花花绿绿的年画图个喜庆;二来呢,那时农家穷,住的都是几十年的老屋,几乎都没有顶棚,屋脊的横梁、檩子、木柁、房笆都是裸着的,隔壁墙也是用秫秸做骨架抹上泥巴做成的,年深日久被烟熏得皴黑皴黑的,一年到头用年画掩饰一下黑屋的寒酸。但那时,年画也不是每家都贴得起的,我父亲虽然在外挣工资,但花钱也是非常仔细的,每年也就买个三五张,贴年画时,把上年贴的旧年画小心翼翼地揭下来,把新的年画贴上去,把上年的旧年画挪到不显眼处贴了,年年这样倒换着。就是这样,几张新鲜的年画也让我们高兴上十天半月。
      孩子们不管年画的用途,只是瞧新鲜、看热闹,每家的画贴完了,我们几个还不太懂事的孩子就挨家看画瞧热闹,我家的什么“古代四大美女”“岳飞抢挑小梁王”,虽然看不懂内容,只听大人给我们说才有些记忆。对门三伯伯家的一张画,令我喜欢的舍不得离开,好似简单的粉纸,上面画的是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,粉嘟嘟的脸蛋,红扑扑的双腮,头上只有三处留有毛发,两耳上边各留一小撮头发,梳着小抓髻,额上顶心下方,留一撮刘海拉毛,其余处剃得光光的,身上只穿红色小兜肚,胖得出渠儿的双脚双手戴着脚镯手镯,身下是一个大红鲤,旁边是莲花,他手里也握着一枝莲花,要多好看有多好看。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有名的中国年画四大产地之一的天津杨柳青年画“莲年有余”。
       每当贴完年画,母亲就给我讲画上的故事,听完岳飞枪挑小梁王,我就央求母亲给我读《精忠说岳》,看过古代四美人,就让母亲给我讲“昭君出塞”,通过看画,我还真的得到了一些文化的启蒙。还会了“扶墙走扶墙站,只穿衣服不吃饭”“远看山有色,近听水无声,春去花还在,人来鸟不惊。”等画的谜语。
不久“文革”就来了,年画被当做“四旧”禁锢了,没有年画可贴了,当时在公社工作的父亲不知从哪里弄来一些兴修水利的宣传画,权当年画贴,还好,我知道了“人头有血,山头有水”“两山夹一山,中间必有泉”等小知识。
       自从参加工作到城里就很少买年画了,开始时住单位宿舍,不贴年画,后来结婚有了房子,都是粉白的墙,谁舍得贴年画,再后来住上楼房,妻子连挂历都不准挂,哪还有年画的一方之地。现在新农村建设令人耳目一新,房屋大多是碧瓦瓷砖,室内也多是彩顶粉墙,贴年画的人家越来越少,城乡集市上卖年画寥寥无几,似乎连杨柳青、武强、桃花坞等知名年画产地也不那么耀眼了。
       做为观赏性、文化与文学性、历史性以及美化居室、愉悦心情为一体的,且有着悠久历史的年画,将要被冷落了吗?将要淡出历史了么?“乱花渐欲迷人眼”,年画过于艳丽,过于奢华,与当今人们的快节奏、简约的现代生活方式渐行渐远。但我觉得,有着悠久历史、雅俗兼容的年画,是不会被完全湮没的,或以不同的形式,再次迎来枯木逢春般的属于年画的春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