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,也称灯节、上元节。相传汉初时期,汉高祖刘邦死后皇后吕雉专权,培植吕氏死党把持朝政妄图篡夺刘氏汉室江山,引起朝野的不满,丞相周勃、陈平等重臣谋划平叛诸吕逆贼,获得成功,汉文帝刘恒为庆祝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,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。司马迁创建“太初历”,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。此后,元宵节经过历朝历代,经久不衰。
吃元宵
正月十五吃元宵是中国民间的一项重要习俗,元宵是一种黏食品,咱们北方称元宵,南方叫汤圆。元宵馅有咸、甜、荤、素之分,制作过程有手工和摇簸箩等方法,皮儿都是用黏面。
观灯,猜灯谜
因为是灯节,观灯是必不可少的,隋唐宋以来,灯节更是盛极一时,《隋书音乐志》载,“每当正月,万国来朝,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,绵亘八里。”尉为壮观。于是古代戏曲和小说中官宦之家小姐因观灯失踪的故事很多,《红楼梦》中亦有此类故事。还有猜灯谜招亲的,才子佳人通过灯谜成就美好姻缘的也不在少数。直至现在,正月十五举办灯展、灯谜会的也不在少数。有的地区还举办舞龙、舞狮、踩高跷等兴高采烈的活动。
走百病
正月十五走百病是北方特有的习俗。正月十五这天早晨人们都早早地起床,到附近的江河冰面上走一走叫做走白冰(谐音百病),寓意“走百病”,把百病都丢在冰上了,来年就没病没灾了。